5月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典型案例时指出,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督察时发现,梧州岑溪市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不力,对花岗岩矿山综合整治缺乏整体谋划,绿色矿山创建流于形式,闭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严重滞后,粗放开采问题突出,随意倾倒弃土弃石、洗砂废泥等现象普遍,矿区及周边晴天尘土漫天,雨天泥水横流,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久拖不决,很多矿山长期野蛮开采;当地所谓的绿色矿山,连最基本的开采规范和生态环保要求都达不到!
据了解,2019年3月,岑溪市出台《关于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到2020年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但截至2020年底,31座花岗岩矿山仅有10座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一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不能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可能会影响到企业采矿权证的续证。但即便如此,督察人员现场抽查其中2座,发现所谓绿色矿山连最基本的开采规范和生态环保要求都达不到。岑溪市糯垌大福花岗岩矿于2020年9月获批梧州市市级绿色矿山。考核意见指出矿山绿化率达到85%以上,督察组现场核实绿化率不足20%;考核意见指出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督察组现场核实发现,地面污水横流,污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在矿山下游形成“牛奶塘”。
督察组指出,2017年梧州市和岑溪市虽然在整改方案中都对岑溪市花岗岩矿山提出了整改要求,但综合整治缺乏总体谋划部署,相关措施统筹推进缓慢。矿山企业整合力度偏弱,闭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推进不力,全市11座闭坑矿山无一开展环境治理恢复工作。2020年在产的9座矿山中,有7座超量开采,其中3座实际开采量超出设计规模1倍以上。梧州岑溪市花岗岩矿山除绿色矿山建设流于形式外,还存在矿山粗放开采,随意倾倒废土废石、洗砂废泥等现象,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梧州岑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之一,花岗岩开采历史已有30余年。全市探明花岗岩储量约21亿立方米,共31座矿山。
然而,岑溪市31座花岗岩矿山中有20座未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阶梯型施工,长期野蛮开采,对矿山“开膛破肚”。不仅如此,岑溪市花岗岩矿体利用率仅为20%左右,约80%成为废土废石。督察组现场抽查9座现有矿山,只有1座按规范设置了废土废石场,其他均将废土废石从开采区域直接倾倒,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此外,岑溪市30多年来,历史产生的废土废石积存总量达1亿多吨,大多沿山体、沟谷等区域随意丢弃,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岑溪市采石企业野蛮开采并非此次督察才发现的新问题,而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
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曾指出,广西采石等行业产生的扬尘、废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并具体指出了岑溪市采石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2017年梧州市制定的整改方案明确要求,组织对岑溪市花岗岩矿山等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开展整治。岑溪市整改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完成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和尾矿库废渣清理整治工作,2020年底前恢复已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虽然整改方案已经明确,但当地的整改举措却迟迟推不动。